台灣人最愛牛排TOP 10!菲力、肋眼、紐約客大PK 你最愛哪一種?

走進牛排館,翻開菜單的那一刻,往往決定了接下來的用餐體驗。菲力的細緻軟嫩、肋眼的油花奔放、紐約客的俐落勁道,甚至翼板牛排因高CP值而受到推崇,不同類型,展現了牛排截然不同的風味與個性。

更迷人的其實是「同一塊肉,在不同餐廳能有完全不同的靈魂」。有的主廚偏愛高溫快煎,把肋眼的油脂香氣逼到極致;有人仰賴低溫舒肥,守住菲力入口即化的嫩度;也有人善於將紐約客煎出焦香外殼,卻依舊保留滿滿肉汁。對饕客而言,點餐的樂趣,不僅是挑選類型,更是探索不同餐廳賦予它的風格與演繹。

為了幫助饕客快速找到最契合自己口味的選擇,《網路溫度計DailyView》透過輿情分析工具《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》,整理出十大人氣牛排。這份榜單不僅揭示了台灣牛排愛好者的偏好趨勢,也能成為你點餐或選肉時的專業參考指南。下一次踏進牛排館,便能更精準地鎖定屬於你的「風味首選」,甚至知道該去哪一間餐廳,才能吃到那塊最懂你的牛排。

No.1 板腱牛排

喜歡咀嚼快感的老饕,一定懂「板腱牛排」的魅力。它位於牛的肩胛內側,是運動量最高的部位之一,筋絡豐富、口感紮實有嚼勁。中間那條細筋如同一片樹葉,把肉質分成兩側,獨特的紋理讓人一吃就難忘。不論是燉煮、舒肥還是製作牛肉乾,板腱都能展現迷人風味。

在減脂、健身風氣盛行的近年,板腱更成為營養控的心頭好,每 100g 約 166 kcal、含 19.8g 高蛋白,熱量低又飽足,讓它成為健身族群直播團購的人氣搶購王。

不過,想在家煎出完美板腱,也有小技巧。有網友抱怨「總是煎得太老」,專業商家建議,想要口感軟嫩,可以先醃漬或舒肥,再用大火煎出誘人焦香,最後放進烤箱或氣炸鍋慢烤至理想熟度,肉香與油脂完美交融、比單純煎熟更迷人。想更講究?試試乾式熟成,能將牛肉風味濃縮到極致,吃一口就像高級牛排館上桌的滋味。

No.2 菲力牛排

來自牛腰脊內側的菲力牛排,是整頭牛中最柔嫩的部位。這塊肌肉幾乎不需出力,因此沒有多餘油脂與結締組織,幾乎全為瘦肉,入口軟嫩細緻,是追求口感的饕客最愛。不過,也因脂肪含量少,香氣相對不若肋眼或沙朗濃郁。

想品嚐它的極致嫩度,建議控制在3至5分熟,讓肉汁在刀鋒輕切的瞬間緩緩流出,香氣與甜味完美交融。品嚐時,記得逆紋切片,才能保留肉質的柔嫩口感。輕灑一點海鹽或黑胡椒,讓鹹香襯出牛肉的甜潤層次,每一口都細膩而高雅,網友推薦,「偏愛低脂又超軟嫩的口感選菲力」、「視等級可以吃到3分熟,很讚」、「肉質真的非常軟嫩,油花分布較少,肉本身比較沒有味道,跟各式調料配合度都很好,因此經常出現於各式高級料理的菜品中,如威靈頓牛排或是羅西尼牛排」。

No.3 肋眼牛排

肋眼牛排取自牛隻肋脊部、靠近背脊的位置,是僅次於菲力的柔嫩部位。它的靈魂就在於中央那塊細緻油脂,高溫煎烤時油花緩緩融入肉中,帶出鮮嫩多汁與迷人香氣。豐潤油脂與細嫩肉質交織出濃郁層次,讓肋眼成為許多老饕心中經典不敗的首選。許多熱愛肋眼的網友提到,「我買牛排時最常買的」、「介於軟嫩與嚼勁之間,剛剛好的嫩度」、「漂亮的粉紅色超好吃」。

如果你自認是肋眼牛排控,那可千萬別錯過Texas Roadhouse德州鮮切牛排。這裡的12 oz肋眼牛排是鎮店長賣王,以獨家香料醃製調味,油花分布均勻、熟度掌握恰到好處。送入口中,鮮甜肉汁在齒間爆開,Q 彈的口感越嚼越香,讓人一試成主顧。再搭配香氣濃郁的奶油玉米,鹹香與甜潤交融,是老饕們公認的「完美組合」。網友大推,「Q彈的口感越嚼越香,絕對是老饕必吃牛排」、「真的是超好吃!超嫩多汁,滿足感十足」、「選5分熟剛剛好。牛排香氣逼人、口感不韌,輕輕一嚼就能入口,非常加分」。

外酥內軟的手工現烤麵包,也是這裡的人氣靈魂角色,抹上香氣濃郁的蒜味花生與肉桂奶油抹醬,甜鹹交織、一口難忘,更貼心的是還能免費無限續點,讓人吃到心滿意足。若想一次大滿足,近日還推出10oz.肋眼牛排,可以分享也可以獨享的尺寸,滿足每個人的味蕾!

No.4 牛小排牛排

油花、香氣、口感一次到位,這就是牛小排的魅力。它可分為帶骨與無骨兩種,油花與筋絡分布均勻,經火烤後外層微酥、內裡多汁,肉香濃郁又帶彈性,完美展現牛肉特有的嚼勁與風味。尤其是帶骨牛小排,將骨邊細肉烤得微焦、香氣四溢,更是讓人難以抗拒的經典滋味。

牛小排料理變化多端,即使是料理新手也能輕鬆上手。國宴主廚阿慶師就在 YouTube 頻道分享多道以牛小排為主角的家常菜,包括牛小排牛肉湯、牛肉蒸蛋、左宗牛肉、蔥薑白灼牛等,做法簡單卻風味濃郁,網友留言讚賞,「買了Costco牛小排(條狀),單煎太油,做了左宗牛肉很好吃」、「很實用,也有很多小知識技巧,真的很感謝分享」、「牛小排這麼多變化,看起來好吃」。

No.5 沙朗牛排

沙朗牛排在不同地區的定義略有差異!在美國,牛背部會分成肋脊、前腰脊與後腰脊,真正的沙朗位於後腰脊;但在台灣,「沙朗」這個名稱範圍更廣,有時甚至把整個背脊、從肋脊到腰部的肉都統稱為沙朗,包括肋眼也可能被標作沙朗,建議點餐時先確認英文是「Sirloin」或是「Ribeye」,才不會點錯。

後腰脊的肉量有限且價格較高,無法大量供應,於是許多平價牛排館多以肩胛部位代替,對店家而言份量足、CP值較高,也就是所謂的「比臉大」牛排。有內行網友提醒,「平價牛排館的沙朗牛排不可能是真的,大多是以肉多的肩胛部位充當」、「位於肋脊部的肋眼,在以往的舊名稱也被稱作『沙朗』。其實是Sirloin腰脊部的誤植音譯,但台灣也就將錯就錯了」。

No.6 老饕牛排

被稱為「上蓋肉」的老饕牛排,是肋眼牛排中最稀有、也最令人著迷的部位。這塊肉的大理石油花分布細密均勻,兼具柔嫩口感與濃郁香氣,入口瞬間肉汁飽滿、油脂香甜,層次豐富得令人難忘。

專業主廚建議,將老饕牛排料理至3至5分熟最能展現風味。上桌時保持在約50度左右的溫度,蛋白質尚未變質、卻能釋放最細膩的甜香與嫩度。這樣的火候讓老饕牛排展現出恰到好處的軟嫩與油脂平衡,也難怪被視為饕客心中「肋眼中的靈魂部位」。「酥脆的表皮、肉色粉嫩,連旁邊的蒜頭也烤的軟嫩好吃」、「老饕牛排勻稱油花以及絕佳嫩度,吃起來肉汁豐厚,甜度一流」。

走進牛排館,翻開菜單的那一刻,往往決定了接下來的用餐體驗。菲力的細緻軟嫩、肋眼的油花奔放、紐約客的俐落勁道,甚至翼板牛排因高CP值而受到推崇,不同類型,展現了牛排截然不同的風味與個性。

更迷人的其實是「同一塊肉,在不同餐廳能有完全不同的靈魂」。有的主廚偏愛高溫快煎,把肋眼的油脂香氣逼到極致;有人仰賴低溫舒肥,守住菲力入口即化的嫩度;也有人善於將紐約客煎出焦香外殼,卻依舊保留滿滿肉汁。對饕客而言,點餐的樂趣,不僅是挑選類型,更是探索不同餐廳賦予它的風格與演繹。

為了幫助饕客快速找到最契合自己口味的選擇,《網路溫度計DailyView》透過輿情分析工具《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》,整理出十大人氣牛排。這份榜單不僅揭示了台灣牛排愛好者的偏好趨勢,也能成為你點餐或選肉時的專業參考指南。下一次踏進牛排館,便能更精準地鎖定屬於你的「風味首選」,甚至知道該去哪一間餐廳,才能吃到那塊最懂你的牛排。

No.1 板腱牛排

喜歡咀嚼快感的老饕,一定懂「板腱牛排」的魅力。它位於牛的肩胛內側,是運動量最高的部位之一,筋絡豐富、口感紮實有嚼勁。中間那條細筋如同一片樹葉,把肉質分成兩側,獨特的紋理讓人一吃就難忘。不論是燉煮、舒肥還是製作牛肉乾,板腱都能展現迷人風味。

在減脂、健身風氣盛行的近年,板腱更成為營養控的心頭好,每 100g 約 166 kcal、含 19.8g 高蛋白,熱量低又飽足,讓它成為健身族群直播團購的人氣搶購王。

不過,想在家煎出完美板腱,也有小技巧。有網友抱怨「總是煎得太老」,專業商家建議,想要口感軟嫩,可以先醃漬或舒肥,再用大火煎出誘人焦香,最後放進烤箱或氣炸鍋慢烤至理想熟度,肉香與油脂完美交融、比單純煎熟更迷人。想更講究?試試乾式熟成,能將牛肉風味濃縮到極致,吃一口就像高級牛排館上桌的滋味。

No.2 菲力牛排

來自牛腰脊內側的菲力牛排,是整頭牛中最柔嫩的部位。這塊肌肉幾乎不需出力,因此沒有多餘油脂與結締組織,幾乎全為瘦肉,入口軟嫩細緻,是追求口感的饕客最愛。不過,也因脂肪含量少,香氣相對不若肋眼或沙朗濃郁。

想品嚐它的極致嫩度,建議控制在3至5分熟,讓肉汁在刀鋒輕切的瞬間緩緩流出,香氣與甜味完美交融。品嚐時,記得逆紋切片,才能保留肉質的柔嫩口感。輕灑一點海鹽或黑胡椒,讓鹹香襯出牛肉的甜潤層次,每一口都細膩而高雅,網友推薦,「偏愛低脂又超軟嫩的口感選菲力」、「視等級可以吃到3分熟,很讚」、「肉質真的非常軟嫩,油花分布較少,肉本身比較沒有味道,跟各式調料配合度都很好,因此經常出現於各式高級料理的菜品中,如威靈頓牛排或是羅西尼牛排」。

No.3 肋眼牛排

肋眼牛排取自牛隻肋脊部、靠近背脊的位置,是僅次於菲力的柔嫩部位。它的靈魂就在於中央那塊細緻油脂,高溫煎烤時油花緩緩融入肉中,帶出鮮嫩多汁與迷人香氣。豐潤油脂與細嫩肉質交織出濃郁層次,讓肋眼成為許多老饕心中經典不敗的首選。許多熱愛肋眼的網友提到,「我買牛排時最常買的」、「介於軟嫩與嚼勁之間,剛剛好的嫩度」、「漂亮的粉紅色超好吃」。

如果你自認是肋眼牛排控,那可千萬別錯過Texas Roadhouse德州鮮切牛排。這裡的12 oz肋眼牛排是鎮店長賣王,以獨家香料醃製調味,油花分布均勻、熟度掌握恰到好處。送入口中,鮮甜肉汁在齒間爆開,Q 彈的口感越嚼越香,讓人一試成主顧。再搭配香氣濃郁的奶油玉米,鹹香與甜潤交融,是老饕們公認的「完美組合」。網友大推,「Q彈的口感越嚼越香,絕對是老饕必吃牛排」、「真的是超好吃!超嫩多汁,滿足感十足」、「選5分熟剛剛好。牛排香氣逼人、口感不韌,輕輕一嚼就能入口,非常加分」。

外酥內軟的手工現烤麵包,也是這裡的人氣靈魂角色,抹上香氣濃郁的蒜味花生與肉桂奶油抹醬,甜鹹交織、一口難忘,更貼心的是還能免費無限續點,讓人吃到心滿意足。若想一次大滿足,近日還推出10oz.肋眼牛排,可以分享也可以獨享的尺寸,滿足每個人的味蕾!

No.4 牛小排牛排

油花、香氣、口感一次到位,這就是牛小排的魅力。它可分為帶骨與無骨兩種,油花與筋絡分布均勻,經火烤後外層微酥、內裡多汁,肉香濃郁又帶彈性,完美展現牛肉特有的嚼勁與風味。尤其是帶骨牛小排,將骨邊細肉烤得微焦、香氣四溢,更是讓人難以抗拒的經典滋味。

牛小排料理變化多端,即使是料理新手也能輕鬆上手。國宴主廚阿慶師就在 YouTube 頻道分享多道以牛小排為主角的家常菜,包括牛小排牛肉湯、牛肉蒸蛋、左宗牛肉、蔥薑白灼牛等,做法簡單卻風味濃郁,網友留言讚賞,「買了Costco牛小排(條狀),單煎太油,做了左宗牛肉很好吃」、「很實用,也有很多小知識技巧,真的很感謝分享」、「牛小排這麼多變化,看起來好吃」。

No.5 沙朗牛排

沙朗牛排在不同地區的定義略有差異!在美國,牛背部會分成肋脊、前腰脊與後腰脊,真正的沙朗位於後腰脊;但在台灣,「沙朗」這個名稱範圍更廣,有時甚至把整個背脊、從肋脊到腰部的肉都統稱為沙朗,包括肋眼也可能被標作沙朗,建議點餐時先確認英文是「Sirloin」或是「Ribeye」,才不會點錯。

後腰脊的肉量有限且價格較高,無法大量供應,於是許多平價牛排館多以肩胛部位代替,對店家而言份量足、CP值較高,也就是所謂的「比臉大」牛排。有內行網友提醒,「平價牛排館的沙朗牛排不可能是真的,大多是以肉多的肩胛部位充當」、「位於肋脊部的肋眼,在以往的舊名稱也被稱作『沙朗』。其實是Sirloin腰脊部的誤植音譯,但台灣也就將錯就錯了」。

No.6 老饕牛排

被稱為「上蓋肉」的老饕牛排,是肋眼牛排中最稀有、也最令人著迷的部位。這塊肉的大理石油花分布細密均勻,兼具柔嫩口感與濃郁香氣,入口瞬間肉汁飽滿、油脂香甜,層次豐富得令人難忘。

專業主廚建議,將老饕牛排料理至3至5分熟最能展現風味。上桌時保持在約50度左右的溫度,蛋白質尚未變質、卻能釋放最細膩的甜香與嫩度。這樣的火候讓老饕牛排展現出恰到好處的軟嫩與油脂平衡,也難怪被視為饕客心中「肋眼中的靈魂部位」。「酥脆的表皮、肉色粉嫩,連旁邊的蒜頭也烤的軟嫩好吃」、「老饕牛排勻稱油花以及絕佳嫩度,吃起來肉汁豐厚,甜度一流」。